通过在土工布层下方设置排水管,并使排水管与排水沟连通,能够及时的将路面上的积水排出,并且降低雨水侵入路面加热层以及加热层下方的各层,使得路面结构不受雨水的侵袭,保证了路面的结构坚固耐用。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厚度为15-20cm的垫层,且垫层中水泥、碎石和矿渣的重量比为1:3.5:0.5,能够有效的排除路面以及基层中滞留的自由水,确保路面结构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同时能够传递和扩散由基层传来的荷载应力,保证路基在容许应力范围内工作;通过设置厚度为12-1的基层广东沥青路面施工|沥青路面工程建设|沥青混凝土施工,且基层中水泥、沥青和砂砾的重量比为1:1:0.5,既能够承受由承重层传递的车轮垂直力,又能抵御地下水的侵蚀,同时因承重层的设置,可使基层较之现有路面的基层厚度变小,进而减少了原材料的使用,降低了施工成本;通过设置厚度为6-8cm的承重层,能够对其上的各层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而对其下的基层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平衡到达基层的车轮垂直力,降低基层路面的损坏几率;通过设置厚度为3-的缓冲层,能够有效对路面传递的压力和剪切力进行消化和缓解,进而防止反射裂缝的产生,降低承重层的应力,提高了路面的使用寿命,另外,因土工布层、缓冲层以及承重层的设置,使得面层的厚度在3-之间即可很好的抵御车辆对路面造成的压力,进而降低了路面的施工成本。
20世纪60年代的德国交通十分发达,根据德国的气候特点,习惯修筑“浇筑式沥青混凝土”路面。这种结构中沥青含量12%左右,矿粉含量高广东沥青路面施工|沥青路面工程建设|沥青混凝土施工。使用中发现路面的车辙十分严重,另外当时该国家的汽车为了防滑的需要,经常使用带钉的轮胎,其结果是路面磨耗十分严重(1年可减薄4cm左右)。为了克服日益严重的车辙,减少路面的磨耗,公路工作者对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进行调整,粗集料的比例,添加纤维稳定剂,形成了SMA结构的初形。90年代初,美国公路界认为其公路路面质量不如欧洲国家的路面质量好。经考察发现存在两个方面的差距:①在改性沥青的运用上;②在路面的结构形式上(即SMA)。1991、1992年开始加以研究、推广SMA这种结构形式,典型的是:1995年亚特兰大市为举办对公路网进行改建和新建,全部采用了SMA这种结构形式做路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