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防御不佳还有另一个原因,有很多网站管理员对网站的价值认识仅仅是一台服务器或者是网站的建设成本,为了这个服务器而增加超出其成本的安全防护措施认为得不偿失。而实际网站遭受攻击之后,带来的间接损失往往不能用一个服务器或者是网站建设成本来衡量,很多信息资产在遭受攻击之后造成无形价值的流失。不幸的是,很多网站负责的单位、人员,只有在网站遭受攻击后,造成的损失远超过网站本身造价之后才意识就这一点。
安全现状和常见威胁分析
1998年,我国建立了个——青岛政务信息公众网。1999年,40多家部委发起“上网工程”。2007年1月17日,第165次会议通过的第492号令《*共和国信息公开条例》中第十五条规定:行政机关应当将主动公开的信息,通过公报、、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
各级逐渐重视信息化建设,许多机构都建立了自己的。然而目前还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维护,已成为网络安全中薄弱的一环。从域名类型来看,我国境内被篡改中,类(.gov)占11.3%,教育类(.edu)占30.8%,其他占1.9%。被挂马的(.域名)数量为23618个,占全部挂马总数的9.69%。监测到40186个被植入后门,其中有1529个。共收集整理2394个高危漏洞,Web应用漏洞占16.1%。
误报通过以上的案例可以发现通过判断和数据库层的交互信息基本可以判断是否存在越权,而且我们检测的都是可以到执行了sql语句的请求,所以基本上不会存在误报问题2、漏报由于在生产中数据库类型、版本分布比较会存在兼容问题,这部分目前看只能后续完善的对mysql、oracle等主流数据库的检测另一个方面是我的同事胜哥提出来的,很多时候更新用户数据会先将数据写入队列然后从队列异步写入数据库,目前这种类型暂时没无法解决,后期考虑通过其他思路解决
获取目前是通过openrasp的agent获取的,同样需要考虑兼容不同的容器问题,这块后期可以考虑通过收集服务器排除agent兼容各种web容器的问题,从而可以保证收集的http信息是不存在遗漏的4、判定条件目前判定sql是否一致直接匹配字符串,有些场景下sql语句中可能会嵌入时间戳等多变的参数,后期优化先从where部分进行截断然后进行一致性匹配
随着研发-测试流程的完善,大部分测试部门的同学会在新的代码部署到测试环境以后会进行功能测试,在进行功能测试的同时安全同学可以通过抓取,然后通过对进行回放实现部分漏洞的检测,比如我们经常对get类型的请求做sql注入检测,还可以通过替换身份信息进行普通的未授权、越权检测,通过以上我们应该也可以发现一些问题,那么实际生产中存在大量的需要和数据库进行交互的场景,比如、收货、添加收货、收获类似的场景,针对这些类型的越权检测大部分安全同学可能是申请两个账号然后进行测试,然后通过比对返回的结果判断是否存在越权,以上也可以实现自动化检测,无非是替换身份认证字段重放请求,但是以上检测方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可能会带来大量脏数据然后对qa的测试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想想以前针对类型的注入是不是加过or1=1,那么有没有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呢,下面就是我的一些思考。
威胁来源:政机关门户系统作为信息系统,与一般信息系统一样其安全威胁会来自如自然环境、设备故障、内部人员恶意或无意的行为等,但主要的安全威胁来源是来自互联网的攻击者。
对服务器进行的安全检测,包括服务器安全日志分析,系统缓冲区溢出漏洞,网站漏洞、XSS跨站漏洞,PHP远程文件包含漏洞,FTP软件,备份软件,数据库软件等常用软件漏洞,利用入侵常用的途径,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根据现状进行相应的安全加固方案。用思维去构建安全防线,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也只有真正的了解了服务器,才能做到化的安全**。